就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我明白一件事——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可当我们在团体里总是差劲的那个时,心里难免会不甘心。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在一个优秀的集体里是垫底。每当我努力补上了自己这一阶段的不足,下一个阶段的困难又来了,我又会超常发挥进入更加优秀的集体。

    原本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中考都不一定能考上高中,可中考、高考,一步步地我进入了一本大学。2018年9月,我看到了华院的喜报,那一刻我明白了,一次次的进步不是无用,而是前半段的路。华罗庚先生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我深谙勤能补拙的道理,所以在平凡的路上一直坚持不懈默默努力,而现在,我提前毕业,考上南大,我来到了终点的前面,很高兴,我又一次凭借努力逆袭了!

    关于考研,我向学弟学妹们做一个心得体会的讲述吧,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一些关于提前毕业和考研的事情。

    第一:压迫自己努力

    大一下我就开始提前选课,比同班同学多出来的两三门课让我没有很多的空闲时间,我需要一直保持学习状态。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的课程中间的时间我通常进行预习。华院的晚自习则让我开启了夜间模式,通常我会在晚自习写完作业,之后就作业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拓展练习,十一点完成当天的学习量对我来说是正常的情况。

    大二开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很多人开始放松,这时华院浓烈的学习氛围就起作用了。但这仍然不能阻止有些同学过于自信,觉得进了华院就前程似锦、万事大吉了。我打算提前毕业,思觉已经开始多修课了,半途而废太过可惜,于是我狠下心,学了两倍的课。还在大二就自己找导师学习,开始在实验室里打下手。同学们调侃说,除了上课都见不到我。每每回到宿舍,她们都上床睡了,有一次我凌晨两点回去,被宿管阿姨骂了好久,记过了半个月,现在想想都记不得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有内心一直在坚守,铭记华罗庚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第二:为什么着急去放弃?

    如果我说提前毕业不辛苦,没有人会相信吧?我确实过的很辛苦,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可能都不会再这么做了,因为有很多课程、时间有冲突、网课自学再参加正规的期末考试、手续麻烦要自己准备等等问题。考研是我从8月份才开始准备的,而考研的专业课我没有学过!

    我也不记得是第几次颓废、打算放弃了,父亲对我说:“你还年轻,还可以改变,为什么要着急选做平凡人的路?”人总有渴望的未来,现在的我们还能改变,但放弃后,过完大学的你会发现社会家庭的压力、互相竞争的激烈、不可预知的意外我们都应付不过来,那时候就很难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了!

    听完父亲的一席话后,我再没有想过放弃。回想华罗庚先生家境贫困但仍选择自修数论,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我想我应该咬牙坚持下去,学习先生这种坚持不懈、在艰难困苦中探寻知识的精神品质。所幸,我跳出了舒适圈,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

    关于考研与自学的经验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考研的试卷难度与高考类似,在选择院校时可以用自己的高考成绩比较一下。每个学校都会有录取人员的分数和名单,选择院校时要广泛地去了解,多知道些总是好的。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清华北大的分数高,可找到分数线时才发现清华的分数线反而比浙大南大低。

    第二,在开始复习时,对于基本概念和定义一定要彻底理解,这一点在数学上尤其重要。任何题目都是由基本定义衍生的,而定义就那么几个,如果遇到难题,你可以把这个章节的几个高频考点都套一下,来找到解题方向。在学习过一章后,你需要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给整理好,有的知识点是衍生出来的,有时知识点是并列的,单个的记忆效率很低,当你明白了其中关联,画出结构图后记忆会高效很多,做题、实验的思路也清晰。

    第三,自学能力不仅仅是大学,而是科研人员医生都需要努力的,而自学与上课有两点不同,一是自觉性,二是没有重点。自学当然需要自觉,学习的多少与时间安排,还有自己做题练习这几件事都要自己把握,你可以做个日程安排表,但终究要靠你自己。在学习内容上,自学是一大堆知识点零散的放在你面前,而不是老师整理好重点难点后给你,所以自学上网课时通常很枯燥,你可以和线下上课的学生讨论了解重难点,也可以根据书本习题的占比来判断。

    华罗庚先生曾说:“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在当代,我们年轻人更需要严于律己、不骄不躁,希望学院的学子们能够学习华罗庚先生的精神品质,与最大的敌人——自己相较量,在平凡的时间里勇追不平凡,跳出舒适圈,攀上卓越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