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

changzhou university|常大主页|ENGLISH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华智181《综合项目I》结课验收顺利完成

   发布时间: 2021-01-19    已访问: 353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融入课程教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通过《综合项目I》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2021116日下午,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进行华智181《综合项目I》的结课验收活动。《综合项目I》是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特色课程,是在常州固立高端智能装备创新中心企业专家导师、相关学院老师及智院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活动特邀请江苏首创高科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州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秘书长钟国方;常州同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赵浩华;铭赛机器人研发总监李长峰;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企划部部长,中机软云董事黄颉、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副部长张永升;江苏网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杰、常州企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洋、常州市贝叶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超、Unistream China蒋莹女士、以及来自常州大学教务处、创新创业办和相关学院的各位领导。

为做好《综合项目I》的教学工作,20207月,学院派出2名任课老师及418级学生全程参加了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为期42天的科创训练营,并将该训练营的模式优化为《综合项目I》。按照该模式华智181级同学从20209月初至20211月,融合各学生专业特点,践行新工科教育理念,历时4个多月的时间,从身边司空见惯的场景中寻找痛点、进行用户调研、定义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等,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综合项目I》对于刚刚步入大三年级的学生着实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同学们走出校门,到菜场,商场,去做市场需求调研。第一次了解到让客户说个可以了有这么难。这4个月,同学们经历了数十次假设,数十次否定,经历了失败与成功,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更认识到了无限的未来。

116日下午的汇报中,同学们先后进行了自助式图书借阅系统的《自助图书馆系统》、解决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痛点的而开发的微信小程序《耗子配送》、解决养花不易及时掌握浇水时机和用量的《智能花盆》、让智能手机保持清洁的《手机清洁器》、解决雨天撑伞进入室内时雨伞滴水痛点的《雨伞快干》、自动识别定位抓取RoboMaster比赛中射击用弹丸的《小球看看》6组项目的汇报,汇报得到了专家评委们的一致好评。钟国方说: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学生大三年级就能完成这样的作品让我非常惊讶,这种模式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赵浩华说:这种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超过了一般研究生,同时他还提醒,学院在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降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汇报活动后,同学们跟来自企业的专家评委就《综合项目I》里的项目细节和可落地性进行了更细致的交流。

  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的深度融合将面临更多更真实的挑战,同时也将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创新。终有一日,智慧中国,将有常大智院莘莘学子的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