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
包伯成
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常州大学、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物理学报、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程序委员、分会主席。
研究方向:开关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技术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主讲课程: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
电子邮箱:mervinbao@126.com
个人荣誉:
1、 2013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常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2010年江苏省本科组毕业设计三等奖指导老师
3、 1996-2000年常州市钟楼区人大代表
4、“低峰均功率比的混沌信号的生成方法,” 发明专利
5、“混沌信号产生器,” 发明专利
6、“多体系混沌信号发生器,” 发明专利
7、 动态幅度线性可调的混沌信号源, 发明专利
8、“混沌信号发生电路,” 发明专利
9、“一种宽带混沌信号振荡器,” 实用新型专利
陈树越
常州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检测技术,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
主讲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 数字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现代传感技术
个人荣誉:
1、2008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2010年校“十佳师德标兵”。
陈新
常州大学教授,日本山口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中国化学会会员,吉林化工学院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新型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
主讲课程:化工原理(化工材料大类 第四、五学期)
个人荣誉:
1、常州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常州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3、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2011-2015)
4、江苏省“双创人才”
5、常州市“83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6、美国TransTech Pharma公司团队成就奖
7、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8、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9、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邓嘉鸣
常州大学副教授,中南大学硕士。
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理论、并联运动装备、铁路装备
主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个人荣誉:
1、江苏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4年度
2、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91号,行业类省部级二等奖) 2013.12
3、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优秀指导老师 2013.12
4、常州市第十一届优秀专利奖 2012年
5、常州大学优秀教师 2012~2014
6、苏州市吴江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1
7、优秀共产党员 2010~2012
8、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6年度
9、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先进工作者 2002年度
丁永红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dyh@cczu.edu.cn
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
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原理;
2、高分子材料填充改性、共混改性;
3、高分子材料功能膜;
4、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制备技术。
何光裕
常州大学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绿色化学
Email : hegy@cczu.edu.cn
个人荣誉:
1、2013年入选江苏省教育厅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2、2012、2014年获常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表彰
3、2010年入选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4、2010年获常州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表彰
5、2009年入选常州市“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骨干人才
6、2008-2009年度荣获常州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
黄薇
南京大学博士,常州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
1、有机发光材料及其金属离子传感器材料在环境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2、含有稀土离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光、磁复合功能研究
3、纳米团簇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能研究
Email:whuang@cczu.edu.cn
个人荣誉: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纪俊玲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东华大学硕士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植物提取及其应用、节能环保印染新技术研究
Email: jijunling@vip.163.com
个人荣誉: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
2、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
3、中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
4、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 年;
5、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年;
6、中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年;
7、第四届“金桥奖”先进个人,2009年,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8、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9、常州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11年,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10、常州市十佳女科技工作者,2012年,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孔泳
常州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博士,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四届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纳米电化学、电分析化学
Email : yzkongyong@cczu.edu.cn
个人荣誉:
1、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8
2、常州市“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骨干人才”, 2009
3、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0
4、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CAIA奖) , 2011
5、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
6、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1
7、“挑战杯”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指导教师, 2012
8、常州大学“优秀教师”、常州科教城“优秀教师”, 2012
9、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2
10、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指导教师, 2012
11、常州市青年科技十大新锐, 2013
12、常州市第十二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2013
13、2012-2014年度校优秀共产党员
李为民
常州大学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博士,中国石油学会委员。
研究方向:生物能源、润滑油、燃料油
Email : LIweimin@cczu.edu.cn
个人荣誉:
1、2012.10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2011.11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2010.11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4、2009.11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5、2007.11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6、2004.5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7、2002.5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8、2008.11第8届(2007~2008年)常州市杰出科技贡献奖
李正义
常州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日本高知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催化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大环化学与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有机合成方法及工艺研究、手性合成及拆分、药物合成、超分子化学
Email:zyli@cczu.edu.cn
个人荣誉:
1、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JBR0476-2-6),2011年。
2、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012年。
李忠玉
常州大学教授,日本山口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中国化学会会员,吉林化工学院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及光催化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荧光探针、光致变色材料
主讲课程:化工原理(化工材料大类 第四、五学期)
个人荣誉:
1、常州市第四批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2008.12
2、首批吉林省高校百名科技领军人才,2009.4
3、吉林市第四批青年科技专家,2009.11
4、江苏省第八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11.12
5、常州市新北区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12
6、2012年度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3.2
7、常州大学第二届“我最喜爱教师”,2013.4
8、常州市第十二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2013.9
9、2012年度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11
10、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2013.9
11、2013届常州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2013.11
12、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4.07
缪春宝
硕士,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导师:屠树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导师:王官武)。
研究方向:绿色有机合成;杂环化学;药物中间体合成工艺开发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4+1]、[2+2]或 [3+2]反应构建杂环的新方法研究。
Email:chunbao@cczu.edu.cn
裴峻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2009年,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研究方向:石油石化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与故障诊断、新型石油装备的实际研发
Email : yzkongyong@cczu.edu.cn
个人荣誉:
1、1998年,入选江苏省“333”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1998年,评为常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3、2000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4、2009年,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5、高压油气井口装备及全自动安全系统的研制开发,2009年淮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6、井口电缆穿越器开发及产业化,2009年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7、钻井泵故障诊断与剩余使用寿命预报系统开发研制,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8、大口径球阀的研制与开发,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9、石油井架现代设计法研究,199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强浩
东南大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硕士,中兴通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研究所软件程序员。
研究方向:
1、无线充电技术
2、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3、可再生能源与电网互动
Email: e-qianghao@163.com
个人荣誉:在学习和工作期间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86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SCI检索1篇,EI检索5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
陶宇
复旦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至今常州大学材助教、讲师、助理研究员
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
高分子材料共混,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Email:taoyu@cczu.edu.cn
个人荣誉:
l、无卤阻燃PC/ABS合金材料,“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2008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证书号码:2008JBR0105-2-1)
2、超细硫化胶粉/HDPE排水管道专用料,“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200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证书号码:2009JBR0160-2-1)
3、抗紫外纳米材料织物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国际先进”
王洪元
常州大学教授,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理事,常州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常州市过程感知与互联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数据结构控制工程,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物联网应用图像处理与分析
个人荣誉:
1、2012年校“优秀教育工作者”
2、2002-2003年校优秀党员
3、2012年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4、2012年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协会科技发明二等奖
5、2008年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6、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1997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8、1994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茂华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天津大学硕士学位,“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会员。
研究方向:
1、氧化物纳米结构材料的控制合成、反应机制及相关功能材料的性能研究
2、氧化物纳米功能陶瓷粉体的制备与掺杂改性研究
Email: wmhzj2000@163.com
个人荣誉:
1、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常州市政府2009年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吴大雨
南京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单分子磁体,光诱导磁体,功能配合物
Email:wudy@cczu.edu.cn
个人荣誉:
1、2010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 (排名第一)
2、2014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薛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工业催化
Email : xuebing@cczu.edu.cn
个人荣誉:
1、2005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5年优秀学位论文
2、2010年 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3、2012年 “SNEI” 第一届江苏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4、2013年 “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俞强
常州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聚烯烃功能化改性(反应性接枝、交联、填充等),多相聚合物体系(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改性及工程塑料的共混改性、聚合物阻隔材料等),“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制备功能聚合物上的应用,聚合物功能薄膜的制备、改性及应用(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光电显示用光学薄膜等)
Email: yuqiang@cczu.edu.cn
俞竹青
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1、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与开发;
2、主从随动机器人研究与开发;
3、DSP伺服驱动研究与开发;
4、机载雷达稳定平台研究与开发
Email:yzhuqing@cczu.edu.cn
个人荣誉:
专利 频率法检测斜拉桥斜拉索索力中FFT数据的修正方法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机器手抓握滑移检测方法及装置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聚光器驱动单元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一种检测槽形抛物面聚光器安装同轴度误差的方法
袁宁一
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Email : nyyuan@cczu.edu.cn
个人荣誉:
近五年来承担或者参与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包含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专利授权20余项;公开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余篇。
张洪文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技术员,吉林大学研究生,理学博士;日本广岛大学非常勤研究员
研究方向: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研究;活性聚合;功能高分子合成表征与应用研究等。
Email:hwzhang@cczu.edu.cn
个人荣誉:
1、主持含硅烷类大分子偶联剂无机填料对其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专项基金
2、主持聚酯材料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 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3、主持利用ATRP修饰玻纤及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张琳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高效节能装备技术 、新型环保装备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过程装备状态监测与控制。
Email:z3281315@yeah.net, 437706209@qq.com
个人荣誉:
1、2012年,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2012年,常州市教育系统“中帼建功”标兵
3、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4、2011年,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5、2010年,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人选
6、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教师
7、2009年,常州市“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8、2009年,江苏省第三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9、2006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0、2006年,“天空教室杯”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多媒体教学好课件奖
张嵘
江苏省特聘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本课题组的研究领域是与细胞有关的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课题方向是研究和制备聚合物微点阵列芯片并将其应用在生物材料的开发中。
研究内容涉及聚合物制备与表征,聚合物与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细菌、组织等的相互作用。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课题将采用高通量的方法筛选聚合物以用于人类成体干细胞的分离、提纯和长期体外培养扩增,以及所涉及的有关聚合物与干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的研究。
Email : rzhang@cczu.edu.cn
个人荣誉:
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Biomateria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20多篇篇学术论文。
张晓花
河海大学博士,常州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
1、机组组合
2、电动汽车优化控制
3、可再生能源与电网互动
Email:zhang_810301@163.com